OpenAI “宫斗”引发的产品与技术的思考
12 min read

OpenAI “宫斗”引发的产品与技术的思考

OpenAI 宫斗引发的关于技术和产品的思考,尝试找出作为技术人应该如何理解产品和技术、有哪些评价方法和原则以及如何避免「法棍效应」等问题的答案。
OpenAI “宫斗”引发的产品与技术的思考
Photo by 宝玉 on X

源起:OpenAI “宫斗剧”

这周 OpenAI 董事会轰轰烈烈的“宫斗剧”经历了反转反转再反转之后差不多落下帷幕,有兴趣的可以去 X 上吃瓜,这里就不详细说了。我这篇文章源自有人借助 Jobs 著名的「技术 vs 产品」的讲话来对这次宫斗主角 Altman 和 Ilya 进行比较的思考:

Jobs 回应产品 vs 技术的著名讲话

原推评论区有非常多的争论,很反感有人认为技术 > 产品,认为产品在技术面前没有任何竞争力,崇尚技术以展示自己的智商优越感,原本想通过写这篇文章来抨击这件事情。

但是经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发现,其实这样的存在是非常普遍且顺其自然的(直白一点说是普通的),不管他的技术水平到底如何,如果一直秉持着技术 > 产品这样的原教旨主义那么确实是普通且自然的,毕竟谁也没有办法成为 Jobs 甚至连 Altman 都还不如。

因此,如果我的文章和思考是为了抨击这些人和事甚至希望能够改变他们,那确实是对自己有点自视甚高,我应该做的是学习和提升自己对于产品和技术的理解而不是因为反感而去争论。所以,不妨细致的研究一下产品和技术的关系,根据前人总结的经验来形成自己的认知准则,同时作为技术人员应该了解如何避免「法棍效应」。

技术和产品的关系

技术是什么

技术是一种应用科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它可能是具体的产品(如电脑、手机、飞机等),也可能是抽象的方法和系统(如生产管理方法、软件算法、网络系统、数据加密技术等)。

在计算机领域,技术可以是编程语言、网络通信、数据库、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安全、虚拟化等,除此之外它还包括软件工程、图形处理、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硬件和芯片设计等其他交叉领域。

产品是什么

产品是可以满足消费者需要或欲望的任何物品或服务,它可以是有形的(如汽车或手机)或无形的(如保险服务或云储存服务或应用程序和游戏)。

在计算机领域,产品可以指硬件设备(如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或服务器)或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或在线服务),例如 iPhone 是苹果公司的硬件产品,而 iOS(运行在iPhone上的操作系统)是软件产品。

价值判断

如何判断技术的价值

技术的价值并不总是容易量化或直接测量的,但以下几个维度可以帮助评估技术的价值:

  • 问题解决能力:这项技术能否解决一个实际的、有影响的问题?如果能,那么这就是它的一个重要价值。例如,搜索引擎技术解决了信息检索的问题,因此具有极高的价值。
  • 效率提升:技术是否能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或流程效率?任何能够节省时间,使人能更高效完成任务的技术,例如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其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 创新能力:这项技术是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或新的应用?例如,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开启了许多之前无法想象的应用领域。
  • 商品化潜力:技术是否具有市场潜力,是否可以通过商品化等方式为企业创造收入?例如,一种新的软件开发工具,如果它能帮助开发者提高效率,并且有足够的市场需求,那么这项技术具有很高的价值。
  • 可持续性和扩展性:这项技术是否可以持续发展,是否有良好的扩展性?技术的持久性和扩展性都能增强其长期价值。
  • 用户体验和满意度:对于面向终端用户的技术来说,提供优良的用户体验和满意度是区别优秀技术和一般技术的重要标准。
  • 环境和社会影响:技术是否对环境和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如减少碳排放、改善医疗条件、提升教育质量等,也是评价技术价值的重要因素。

如何判断产品的价值

评估产品的价值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解决问题的能力:产品是否能够解决用户的某个特定问题或需要?是不是有效地解决了用户痛点?这是产品价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
  • 用户满意度:用户对产品的满意程度如何?这可以通过用户反馈,评价,推荐以及再购买率等来衡量。
  • 市场接受度:如果以销售额来看,产品是否受到市场的欢迎和接受?销售额是评价产值的一个直观指标。
  • 创新性:产品是否包含新颖的创意或功能,是否颠覆或创新了对现有产品或服务的认知?
  • 品质:产品的质量如何,是否耐用,性能是否稳定?这些都是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使用体验:产品是否容易使用,用户使用过程中的满意度如何?良好的用户体验可以增加产品的价值。
  • 定价:产品的价格是否合理,是否与其提供的价值相符?如果产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可能会影响销售。
  • 影响力: 产品是否能产生持久的影响力,是否经得住时间的考验。长期获得用户好评的产品具有深远的价值。

谁更重要

「技术更重要还是产品更重要」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这往往取决于他们思考的角度、背景和目标。有人主张技术更重要,这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技术确实是推动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 技术是产品的基础:没有技术,就不可能有产品。产品往往是技术的应用,是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能够解决问题、满足需求的形态。
  • 技术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关键:新的技术发明和发现常常能引领整个行业或领域的变革。例如,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在推动金融、医疗、教育等众多行业的巨变。
  • 技术提升可以增长竞争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技术优势常常能成为企业差异化的关键,帮助企业赢得市场份额。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忽视产品的重要性。因为最终来说,技术的价值体现在其如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满足人们需求上。只有当技术被有效地应用于产品中,才能真正创造价值,满足用户需求,赢得市场认可。所以说,既不能说技术一定比产品重要,也不能说产品一定比技术重要。重要的是正确理解技术和产品的关系,将技术和产品有效结合,从而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

法棍效应

在法国,法棍是一种长而硬的面包,在面临切割这种面包问题时人们往往更愿意选择在面包上用力一敲而解决问题,而不去寻找更为复杂的解决方案,比如用刀具分割。「法棍效应」就是源自于这一直观的比喻,它体现了人们对问题「最直接」解决方式的偏好即使用更容易理解和实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法棍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的现象,描述了人们在面临复杂的问题时,往往倾向于寻求简单明了的解决方案,而忽视了更为复杂的解决途径。在技术人员身上就体现为因为对某项技术特别熟悉或喜欢,往往以该技术为出发点,不论问题的性质和需求,都试图以技术去解决,这其实可能会忽视问题的本质,甚至可能导致解决方案的效率和有效性降低,俗称「拿着锤子看谁都像钉子」。

技术人员为了避免「法棍效应」,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理解问题本质:对于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首要的步骤是理解问题的本质,明确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立即决定使用什么技术去解决。这需要良好的问题分析和理解能力。
  • 学习多种技术:通过学习和熟悉多种技术,技术人员可以拥有多种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而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技术。这样可以避免对特定技术的过度依赖。
  • 保持开放和灵活的思维:技术人员需要保持开放和灵活的思维,愿意接受和尝试新的、可能更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死守一种方案或技术。
  • 关注用户需求和体验:永远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优化用户体验。技术只是工具,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用户。
  • 团队协作和沟通: 充分借鉴和利用团队的智慧,多跟同事分享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从中获得新的视角和启示。

fleeting ideas

最后我想写一些不成体系的想法,关于技术和产品的:

  • 关于产品和技术关系的理解我之前的一篇文章有过类似的讨论,文章主要是关于 code-first 和 product-first 的讨论,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对技术和产品之间关系的理解,不过这里的技术更多的是指 coding 相关的东西,与上文提到的技术例如 LLM 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的,但是思考方式可以是一致的,即先弄清楚我们评价技术与产品孰优孰劣的标准是什么再来分析得出两者比较的结论才是正确的。
  • 关于产品特别是 PD 这个角色我觉还是要予以尊重,因为产品不单单是技术更是一种资源配置的艺术,就跟管理是一门艺术一样的虽然管理者大多会被吐槽。
  • 技术所展示更多是智商碾压而不是利他的,产品(好产品)一定是利他的。站在自己的角度一定是技术优先的,站在他人的角度一定是产品优先的。
  • 德鲁克说过一句扎心的话:从外部来看,公司内部一切皆成本。无论你研究出来了多少先进的技术、设计了多好的产品、培训了多少厉害的伙伴,建立了多么好的流程,但如果最终不能有效地对外部创造价值,那么这一切看似美好的东西,都是成本而已。
  • 认为技术重要的潜台词是:「没有技术何来产品?」,那么其实可以去了解「任天堂的设计哲学」,看看它是如何一个用廉价甚至淘汰的技术做到王者的,所以技术未必就决定了产品。

References

  1. 1997年,乔布斯刚回归苹果不久大会上一程序员当众质疑他不懂技术 / X
  2. Technology - Wikipedia
  3. 任天堂:枯萎技术的水平思考
  4. code-first vs product-first

Public discussion

足迹